夏至一陰夏至是北半球晝最長、夜最短的一天,盛夏正式開始。“夏至一陰生”,古人認為夏至“陽極之至,陰氣始生”,天地陽氣盛極而衰,陰氣開始萌動。
一、半夏生,木槿榮
“ 半夏生,木槿榮”(《禮記》)指向夏至前后這段時間,代表兩種典型植物的顯著狀態(tài)變化:
半夏(地下塊莖植物)具有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,消痞散結(jié)的功效。此時開始破土而出,展現(xiàn)生命力。
木槿(地上開花植物)其花既可食用,又有解毒消腫的作用;根皮也被用作解熱劑、驅(qū)蟲劑等;木槿在夏至節(jié)氣達到一年中最絢爛的盛花期。
二、濕熱交織,盛夏開啟
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,北半球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量達到全年峰值,氣溫攀升,地表熱量積累達到高峰。由于熱帶夏季風的推動,雨季開始,雨量大,強降水頻發(fā),天氣悶熱,雨熱同期,形成高熱與潮濕共存的局面。
三、日常避暑調(diào)攝
夏季暑氣旺盛,若侵犯人體則稱為暑邪,具有火熱特性,是夏季常見的致病因素,其特點可概括為陽邪炎熱、升散開泄、傷津耗氣、多挾濕邪。“接天蓮葉無窮碧,映日荷花別樣紅”說的正是此時,而荷葉一身也是消暑的法寶。荷葉可?清熱解暑,蓮子養(yǎng)心安神、補脾止瀉,蓮子心苦寒能清心安神、交通心腎、利小便。生藕性寒,可生津止渴、清熱除煩;熟藕性溫,能補心生血、健益脾胃。
飲食:宜清淡易消化,多食瓜果(西瓜、冬瓜)、綠豆湯、酸梅湯、荷葉粥、蓮藕等清熱解暑生津之品。北方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: 吃涼面、過水面解暑氣。南方食“夏至羹”: 湖南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湯,江蘇吃餛飩“安夏”飲涼茶: 廣東喝夏至茶,江南吃西瓜、楊梅消暑,西洋參片含服或泡水,荷葉、薏米、扁豆花煮水代茶
但是忌貪涼損傷脾胃陽氣,冰伏中焦阻礙陽氣升發(fā),出現(xiàn)暑濕困阻脾胃。
起居:避免烈日曝曬,注意室內(nèi)通風降溫,保溫杯里泡枸杞,不如早睡又早起,贈扇驅(qū)暑(“夏至贈扇,清氣滿懷”),佩戴香囊防蚊蟲疫?。ò~、蒼術(shù)等)
午間小憩養(yǎng)心,避免汗出當風,空調(diào)溫度不宜過低?!八文娟?潔凈之處,自有清涼”,近水處和樹蔭下這些干凈空曠的地方自會感到?jīng)鏊?br/>
情志:強調(diào)“心靜自然涼”,心境平和,暑氣通于心,避免“暑熱擾心”導致煩躁(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稱為“使志無怒”)。
運動:清晨或傍晚進行溫和運動(如太極、散步),忌大汗淋漓(汗為心之液)。
圖文信息、編輯:錢昌盛、楊學熙
復審:張慧
終審:邱世春